慈濟人文志業是以求真、求善、求美為原則,為人文精神作歷史見證。1967年臺灣慈濟創刊的《慈濟月刊》雖始於徵信,但其間轉載的佛理闡述和好人好事報導,是人文志業的濫觴。 如今,書刊、廣播、電視乃至多媒體,皆以闡揚人性真善美為依歸,擔負「報」的天職,更以「導」為責任,正人聽聞,傳播「真」的訊息、透過「美」的作法、引導「善」的方向。
臺灣慈濟的平面媒體廣受社會認同,《慈濟月刊》或被譽為「臺灣版《國家地理雜誌》」的《經典雜誌》,曾多次獲得金鼎獎、卓越新聞獎、社會光明面報導獎等獎項。 除了中文出版品,慈濟也有英文季刊和日文季刊,同時美國、馬來西亞、印尼等地皆製作本土刊物,向不同源流的讀者宣揚真善美故事。
香港慈濟於1995年5月,開辦報章型刊物《香港慈濟世界》;2010年改以雜誌方式出刊,內容以上人開示、活動紀錄、活動推廣等為主。
在上人的慈示下,香港慈濟也於2000年6月間成立「慈濟文化志業香港有限」公司,期許能以更有效的途徑推廣慈濟出版物。
跨入上世紀90年代,臺灣慈濟人文志業從平面朝向立體媒體發展。 證嚴上人有感於媒體影響人心甚巨,為了加快淨化人心的步伐,在1998年設立大愛電視臺。 其秉持報真導正的原則,不盲目追求收視率,不設商業廣告,四分之一營運費來自環保志工的資源回收所得,開臺至今已獲41座電視金鐘獎和海內外獎項的肯定。
為了及時將活動訊息廣為傳播,香港慈濟於2013年10月架設網站,隨著多媒體和手機應用程式的開發,傳法工具更多元,陸續經營Youtube和Facebook粉絲專頁平臺。
不少非傳媒專業的志工,受上人的精神感召,發心投入寫作、攝影、錄影、剪接、文宣等工作,以圖文影音廣傳大愛精神,發揮淨化人心的良能。 如今,數千名遍佈全球的人文真善美志工,及時記錄慈濟在地動態,成了人文志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。
2004年,證嚴上人鑑於社會亂象叢生,一波波風尚潮流也被稱「文化」等諸現象,而將「文化志業」更名為「人文志業」,勉勵慈濟人樹立當代的「人品典範」,讓真善美的事蹟「文史流芳」。
香港的生活節奏快速,多年來慈濟透過舉辦書展、經藏演繹、心靈講座、主題展覽等,邀約民眾沉澱思緒,瀏覽心靈的美麗風光。
靜思小築以推廣靜思(出版物)、淨斯(生活用品)法品為己任,更全面地養護眾生身心。
2000年6月,慈濟香港分會正式成立「慈濟文化志業香港有限公司」,並於2007年將靜思文化流通處更名為「靜思小築」,期能透過更有效的途徑來推廣慈濟出版品。
慈濟人文志業肩負「為心靈淨化作活水、為祥和社會作砥柱,為聞聲救苦作耳目、為顛狂荒亂作正念」的使命。 歸本於一,慈善、醫療、教育三大志業終極目的,亦在提升生活品質、淨化人心、光明人性,因此,慈濟四大志業中均蘊含人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