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佛教 為眾生
印順導師「為佛教、為眾生」的囑咐,證嚴上人一生服膺奉行,今日真善美之「慈濟世界」即肇始於此。

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於1966年5月14日(農曆3月24日)。 證嚴上人謹遵印順導師「為佛教、為眾生」的教誨,秉持「佛法就在生 活中」的精神,內修誠正信實,外行慈悲喜捨,帶領慈濟人走入人群,將慈悲力量付諸於行動。

證嚴上人從《法華經》體會到,婆娑世界多苦難,有物質的苦,也有心理的苦。 佛陀不斷倒駕慈航來人間,就是為了「淨化人心」。 唯有將人的思想、觀念導向正軌,才能消弭世間之苦。

在克己、克勤、克儉、克難的草創期,上人與五位弟子,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,三十位家庭主婦每人每天省下五毛錢,投入竹筒裡,開始濟貧工作。如今大愛足跡廣布全球98個國家地區,而這段「竹筒歲月」也被國際間視為慈濟人道精神的起源。

歷經半個世紀的努力,慈濟鋪就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。 這一路「利他」的軌跡,始於「不忍眾生苦」的初衷。 因為深耕慈善,發現「因病而貧,貧病相依」;為守護健康、膚慰病苦,所以創設醫院,啟動醫療志業;為培育良醫、良護人才,所以辦學,推動教育志業;為分享真善美精神,提升倫理道德,進而推動人文志業。

眾人彼此啟發、愛心匯聚,時間能累積力量,開拓出空間,創造人與人之間「善的循環」。 當今全球氣候劇變、災難頻傳,根源起於人心,「淨化人心」不僅刻不容緩,更要加質、加量,廣邀更多人成為「掘井人」,不斷掘出心地清流。

四大志業 八大法印
cover
慈善志業

慈善乃慈濟的根基,主要項目包括長期濟助、急難救助、房屋修繕、冬令發放、大型賑災。除了讓受助者重返生活軌道,全程的陪伴、輔導讓受助者解脫心苦,自立脫貧,成為富有愛心、助人的人,以真正達到濟貧、互助的目標。

cover
醫療志業

人生八苦,病苦為最。為扭轉「貧病相生」現象,慈濟以舉辦義診、募款建院起步;至今在臺灣建立了完善的醫療網絡,涵括七家醫院、義診往診服務等;而人醫會更是遍布各國,補當地醫療資源之不足,共同守護生命、守護健康。

cover
教育志業

教育是長期的心靈工程,慈濟從幼兒園、小學、中學、大學至研究所的「教育完全化」,希望藉由品德教育、生活教育、全人教育,啟發良知良能,成就身心健全的完整人格,為社會培養出有理想有品德的年輕一代。

cover
人文志業

把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,做得歡喜,而使人格價值昇華,就是慈濟人文的精粹。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,平面、立體的媒體傳播遍及全球,是淨化人心最好的媒介,為時代報真導正,見證好人好事,創造愛與善的循環。

cover
國際賑災

依循「直接、重點、尊重、務實、感恩、及時」原則,對於受災國家,提供糧食、衣被、穀種、藥品的緊急援助外,還規劃中長期計劃如援建住屋和學校、協助開發水源等,關懷項目儘管有別,不分國界的人道救援精神始終如一。

cover
骨髓捐贈

「救人一命,無損己身」。造血幹細胞捐贈是繼續活命的希望。各地志工積極向民眾宣導和勸捐,完善了世界第一大亞裔骨髓資料庫的建設;而「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」致力於人類免疫基因組織類型(HLA)檢驗技術的研發、臨床醫學和研究等。

cover
環保志業

慈濟人在全球各地推動資源回收及分類,身體力行「惜福愛物」和「節能減碳」,並帶動左鄰右舍將環保落實於生活的食衣住行中。為降低溫室效應,慈濟人積極推動茹素齋戒,倡行簡樸的生活,學習與地球共生息。

cover
社區志工

「社區志工」制度的推動,藉由志工自主性的經營建設社區,使社區成為人人安居、敦親睦鄰之所在,也能建立起互助的人際網絡。不僅區內孤苦無依者得到關照,在急難時也很快啟動救援行動,社會就會處處充滿溫情。

icon 立即捐款